有人问我,半导体产业是否哪里出了问题,不然像是 SiliconBlue、PicoChip 等看来不错、又拥有优秀技术的公司,为何会以低于数年来所获得的风险投资还低的金额贱价出售?我并不认为半导体产业有任何基本上的错误,该产业目前只是进入一个市场与技术、还有投资者期待的重整阶段,在摩尔定律(Moore‘s Law)走下坡、即将到达终点的状态下试图转型。
过去有许多大厂是利用摩尔定律取得领先的产品性能与降低成本,来取胜于对手;这在过去行得通,起始于某个所有晶片厂商都生产类似的功能区块零组件的时期。因此,对于那段时间的晶片厂商来说,附加价值并不在于设计,而是在于制造专长。
确实在数年前,摩尔定律的制程微缩结果,似乎总是能带来经济上的成功──整合元件制造商(IDM)进展至下一代制程节点的速度有多快,一款零组件就能多快以更低的价格取得设计案,也意味着对手厂商能在多快的时间内设计出竞争产品。而且同时间全球电子产业与半导体市场都是以倍数成长。
但现在,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摩尔定律的终点站,而且产品研发与生产的非重复性工程(non-recurring engineering,NRE)费用,已经远远高过投资先进制程节点通常可取得的经济效益。少数的例外是那些非常大量生产的元件,例如记忆体、处理器、FPGA以及一些需求量很高的系统晶片。
还有一个翻天覆地的转变是,对IDM厂商与无晶圆厂晶片业者来说,现在来自于设计的附加价值多于制造。目前大部分晶片厂商都已经或多或少达到了相同的CMOS制程节点,因此要在销售成绩上达成差异化,就是较优异的设计,或者至少取得一家大客户的设计案、确保晶片的起始出货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摩尔定律可提供的功能性优势与单位成本优势递减,但所需付出的NRE成本却是呈倍数增加;对大多数业者来说,是时候该走下摩尔定律“手扶梯”了。投资1,000~5,000万美元就能以2.5亿美元卖掉一家公司并不值得惊讶,因为现在我们的成本与交易价值已经翻转。有些风险投资业者花了1亿到5亿美元,却只能收回5,000万美元,无怪乎这些风险投资业者最近几年纷纷转头离去,而不是继续关注类似的投资机会。
好消息是,这种状况的解决之道是明确的,而且已经获得全世界半导体厂商的接受;有人称之为「超越摩尔定律(More-than-Moore)」。在 2011年,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ITRS)发表了一份内容出色的白皮书,指出包括医疗照护、交通与能源等方面的部分应用,将会受益于「超越摩尔定律」,而非制程微缩。
而虽然如ITRS所言,其他在安全、通讯、车用资讯娱乐等方面的应用也能获益于单晶片上的数十亿个电晶体,但显然只有一到两家很少数的公司能够主导足以平衡所需成本的庞大晶片数量。因此对多数新创公司来说,关键就是该准备摆脱摩尔定律,自由出走了。
何不给你自己一个不再使用先进制程技术的成本优势,也别总只是在数位晶片上尝试或推一些普遍常见的通讯标准等等;总而言之,传统的创新都是来自于聪明的设计,以及在系统层级的功能方面做彻底的改善。这是也就是例如InvenSense(最近已IPO)这样的公司以MEMS惯性感测器与导航元件所做出的创新,还有游戏机厂商任天堂(Nintendo)以Wii体感控制为世界带来的惊奇。
值得注意的还包括,有不少MEMS厂商都能喊出不错的收购价格。例如村田制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最近宣布已同意用200亿日圆(约1.9亿欧元或2.6亿美元)并购芬兰厂商VTI Technologies;以及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以1.3亿美元将SensorDynamics收归旗下。
我们确实已经看不到如过去十年的前半段时间发生之相同规模的风险投资案,但好点子依旧会获得支持;这是因为无论如何,以其广泛的表现形式来看,矽晶片、半导体与电子技术仍然是创造财富、提升全世界人类福祉的最佳途径。